善林金融爆雷事件仍在发酵,我们抛开这起事件本身不谈,仅看布局全国各地的线下理财门店,近几年其背后呈现出“传销化”的发展趋势,这些理财机构游走在监管和法律的灰色地带,常年宣称零坏账,无风险,以高收益吸揽民间资金,而万众瞩目下的庞氏骗局被揭穿后,断崖式崩盘导致上百万个家庭财富受损。
千亿资金未兑付 涉及投资人数达百万
网贷天眼统计近年规模较大的10家线下理财机构发现,从e租宝、大大集团,再到中晋资产、望洲集团,以及刚刚出事的善林金服,其涉案金额少则达数亿元,多则400亿元以上,涉及的未兑付资金超过千亿,达1069亿元,其中未兑付金额最高的为泛亚集团与e租宝,两家平台在案件发生后未兑付金额为811亿元,占10家平台总量的76%。在这些庞氏骗局崩塌的背后,更是给131.3万个投资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此类平台的主要特点为:投资人基本来自线下,主要依靠理财门店拉客和线下推广营销。其次,信息披露不透明,投资人很难分辨借款项目的真假。另外,出现问题的理财机构,并不具备正式的金融从业资格和相关牌照,而在收益率方面的吸引力要高于银行的3-10倍左右。网贷天眼梳理了一些线下理财机构的吸金套路,希望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线下理财六宗罪:
高息诱惑
从以上截图能够发现,中晋集团以40%的年化收益为诱饵,更大的诱惑是承诺保本保息,如果对比银行4%的理财收益,相信多数小白会对此动心。为了完成中晋系实际控制人徐勤50亿元的目标,公司成立了220多家有限合伙企业加入其中,在高息的诱惑下,中晋累计向2.5万名投资者非法吸收金额累计近399亿元,未兑付金额达52.6亿元。
有投资者甚至透露,其称投资的产品收益可高达200%,“有一种理财合约,买一份1.4万元,可以买很多份,买到后,约定收益200%。”但该合同无法确定真实性。不过这种发行不能拿回本金,年收益率40%理财产品,实质上就是滚雪球式的“庞氏骗局”。
上述以高息来吸引投资者的不止中晋一家。泛亚投资人提供给记者的一份宣传单上,泛亚承诺给参与这项业务的投资者们如下条件:保本、固定收益年化13.68%。在收益率的诱惑下,22万人投资人深陷泥潭,据网贷天眼不完全统计,泛亚集团是10起线下理财机构参与人数最多的一家,涉及的未兑付金额达430亿。
左手镀金右手圈钱
按照上海市公安局的公告,自2012年7月起,以徐勤为实际控制人的“中晋系”公司先后在上海市及外省市投资注册50余家子公司,并控制100余家有限合伙企业, “中晋系”具体包括哪些公司?根据上海公安的通告,包括国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晋一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一并称为“中晋系”相关联公司。
“中晋系”还有一个特点是在上海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不仅有多个高档写字楼,如有百年历史的日清大楼被改造成了中晋1924博物馆,外滩8号的金延大楼,也成了中晋1924的办公场所。还有广告遍布上海黄金地段,请来了明星代言,求购深圳库存玩具收购价格,东莞,平台为了规避监管政策的限额要求,搞来一堆空壳公司进行借款。
e租宝虽然被怀疑发了假标,但到底是否业务全无,尚未有定论。但大大集团声称进行的私募基金业务,已经在多个疑点中直指私密基金不过是个空壳,其所谓业务也不过有名无实。
资金去向不明
有媒体曾走访了近30家线下理财公司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理财公司的员工并不十分了解资金的具体投向,对于具体贷款余额也均表示“不清楚”。
据线下理财公司员工的介绍,投资者的钱一般投向中小微企业贷款,这些贷款基本都会以房产做抵押,但具体的贷款投向,不少员工并不了解,也不关心。
广州一位长期在线下理财公司带领团队的区域负责人称:“即便把产品成功销售给客户,但大多数一线销售人员实际上也不清楚到底资金投资了什么,投向哪里?”
由此可以判断,线下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投资者很难了解到投资金的真实去向。
关联关系错综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