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这是一门与时代背道而驰的生意:原始的商业模式、逐步萎缩的市场、兼具法律与道德风险的商标、并不明确的未来……但是,在整个中国体育产业弥漫着“创业艰难”和“资本寒冬”的这几年,这块特殊土壤却悄无声息地培育出成百上千、积累起千万身家的创业者——这一点,看上去同样与如寒冬般的大环境背道而驰。
文中主要提及的三家品牌,我们无法预测它们最终能走得多远,甚至它们或许只能成为行业大潮中的“昙花一现”。但不可否认,它们创造了一个个近乎神话般的致富故事,市场的狂热和巨额的利润,不得不令我们再度反思“商业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一古老的话题。
农历正月初六,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曾创造单日45万元销售纪录的新百伦领跑沈阳中街旗舰店把“大庆新年,买一送三”的广告醒目地打在了橱窗上。
这座三层大店的首层挤满了顾客,导购人员卖力介绍着“买一送三”的规则:原价300元到600元不等的鞋子任选两款,只需为价高那双买单,另一双免费赠送,额外再送两双袜子。
曾德强创造的这个品牌极富吸引力。春节前,新百伦领跑在黑龙江举行市场推介会。曾德强站在大庆艺术邨温泉酒店舞台中央,发表了雄壮而励志的致辞,几十名加盟商排着队一一完成了现场签约。
就在四年前,这个来自江西赣州石城县的汉子,处境尚和台下大多数人无异,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在短短四年里发生逆转。放眼全国,新百伦领跑已拥有近5000家门店,年出货量1400万双,全年营收超过十亿元,曾德强也从一位离乡讨生活的创业者晋升为亿万富翁。
这种“奇迹”诞生的土壤,是中国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其体量的“N字鞋”市场。
1 “哪里有块钱就去哪里”
晋江双龙路的亚兰商务大厦并不起眼,新百伦领跑集团总部在这栋楼的6-10层。平时,曾德强就坐在8层的董事长办公室,事无巨细地处理大小事情。
▲新百伦领跑的晋江总部。
他不敢懈怠,仅仅在周围几公里,竞争对手就无处不在——不远处的晋新路洋埭旧货市场背面,有两个年轻人正在向新百伦领跑的“N字鞋”领头羊地位发起挑战。
“年轻造就伟大”是英国纽百伦(YG-NIUBAILUN的中文名)的口号。的确,许奕志和许文耕这两个90后的最大资本就是年轻。即使在晋江俯拾即是的发家致富故事中,以这个年纪做到十亿大盘的也寥寥无几。
▲英国纽百伦的总部
1990年出生的许奕志家中从事皮革生意。2015年,有着30年运动鞋制造经验的王洪涛找到许奕志,两人开始以英国纽百伦为品牌生产“N字鞋”,并成立福建百亨鞋业有限公司作为英国纽百伦的运营方。随后,许文耕加入成为公司执行董事,曾经有过房地产和工程从业经历的他负责市场营销。
2017年,英国纽百伦已拥有2000多家门店,年出货量约500万双,不少晋江制鞋业前辈也不禁感叹,“这两个年轻人可以啊!”
和新百伦领跑、英国纽百伦同属“N字鞋”第一梯队的还有总统慢跑鞋,这个品牌属于林玉琪。他来自和晋江同属泉州的南安。1972年出生的他从设计师做起,在童鞋行业有十几年的从业经历。
林玉琪创办的琪尔特是中国知名的童鞋制造商。他旗下的童鞋品牌深圳巴布豆(冬宝阳光)曾因与巴布豆商标相似,与后者有过法律纠纷。但在2012年,双方签订了长达2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凭借着高性价比的产品以及在二、三线城市的超高市场占有率,林玉琪将有商标纠纷的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
2015年,林玉琪将童鞋行业的经验拓展到运动鞋领域。当年1月,新百伦(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成立并以NewBunren为品牌生产“N字鞋”。林玉琪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他们也将自己生产的鞋子命名为“总统慢跑鞋”。
“总统慢跑鞋走过的三年辉煌历程,是一个从无到有,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林玉琪在今年1月13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总统慢跑鞋2018Q3新品会上说道。
▲新百伦(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玉琪(居中红围巾者)
正是时代的潮水,造就了“N字鞋”产业的辉煌。一大批“N”品牌在近二三年异军突起,高峰时一度高达100多个。
“现在整个市场流行做‘山寨鞋’,代理商要现金结账,又没有风险,就像过去的乔丹一样,”在晋江体育用品业工作了20多年的张全义在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感叹,“以前哪有这样的景象!”
晋江体育用品业上一次出现这样的盛况,还要追溯到20多年前,那是安踏、特步、361度迅速崛起的年代。
上世纪80年代初,晋江体育用品业从最初的家庭小作坊起步;到成立鞋厂贴牌生产出口海外,或者模仿耐克、阿迪达斯主打国内市场;再到21世纪初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继而谋求将品牌做大做强;直至今天,收购库存外贸童装,诞生了安踏这样市值全球第三的运动品牌。
在这30多年里诞生过的上千家运动品牌中,想挖出一个没有任何山寨、抄袭过往的品牌都不容易。在品牌起步的萌芽阶段,仿制和抄袭是无法逃避的原始冲动。
▲晋江陈埭街头的“索康尼”和“斯楷琦”招牌。
从1978年至今,中国制造业经历了整整40年。
这40年,不但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缩影,也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优胜劣汰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大浪淘沙下,无法跟上时代步伐,或是犯下大错的企业都难免遭到淘汰的厄运。
体育用品制造亦是如此,2012年就是那道分水岭。
一方面,2008年北京奥运一度让整个行业做出误判,大批品牌极速扩张渠道,囤积货品,导致库存危机在2012年开始爆发。也正是这一年,李宁、安踏、特步等国内领先的体育品牌业绩大幅下滑,不少下游品牌甚至无法熬过那个冬天,黯然离场。
“晋江没落、大崩盘的时候,所有的上市公司,一上完市,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代理商、不要经销商、不要加盟商,全部直营。所以整个晋江娱乐产业一落千丈,因为都没客户来,大家都自己干自己的,”张全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