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婴童用品城一楼,方女士开了一家小型童装店。
春天伊始,她就早早准备“处理”春款童装了。“我们一般都是以进货价或更低的价格处理库存。”她边说边在一张白色卡纸上用红色标记笔写下“亏本处理”四个醒目的大字,并把它挂在春装的货柜上。像方女士这样的小型个体户,每年的进货量不会太多,为数不多的库存都靠自己“促销”解决。
小有小的做法,大有大的渠道。每年四五月份,保暖内衣厂家就开始观望,准备在同行出货的时候“待价而沽”,不过这个“价”不是最高最好的价格,而是最合理最适中的处理价。“每年5月中旬前后,我们就会以成本价的一半左右开始抛售库存。很多批发商一般都会在这个时候伺机而动,大量收购我们的库存。”上海燕王服饰有限公司杭州办事处负责人陈鸣远说。“品牌服装一般都有处理库存的渠道。比如,在商场专卖店里搞大型特卖活动,或由本公司的代理商低价买断库存,其中也有一些服装销售商会代销库存,甚至买断。而服装公司最倾向于买断做法,因为这样可以快速回收资金。”杭州尊者服饰有限公司有关工作人员王彦锁告诉记者,有一定实力的公司还会开出折扣店,将库存统一放在这类店铺进行销售。
每年换季时节,“库存”的身影在18创富也频繁出现。各行各业的商家们都会上门求助,希望依托18创富的平台销库存。尤其是从去年年底开始,“库存”的活跃度强烈了不少。就在几天前,杭州一家骨灰级的外贸公司负责人姚小姐打进18创富热线85188518,想要脱手该公司积累下来的数万件库存。为了尽快解决库存的烦恼,各个商家绞尽脑汁做宣传,告诉消费者“便宜的库存就在这里”。
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日趋成熟,线下实体结合线上销售的手段也成了商家们消化库存的杀手锏。杭州布野服饰有限公司电子商务部负责人诸葛宇衍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会运作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消化库存,降低库存压货量,另一方面也起到拓宽销路的作用。
经库存商之手
一单库存的利润回升至10%-100%
余军委是义乌库存网的负责人。四年前,他从库存交易起家。
2008年的一天,余军委正在办公室里和多年未见的老友叙旧,聊到兴头上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义乌一家贸易公司的业务经理,想处理2000条牛仔裤库存。“这批韩版牛仔裤,同一个款型2000条,非常齐整,我按批发价卖给你们,20元/条。”对方试探性地问。余军委不想被人打扰,就随口应付几句挂了电话。不料,没过几分钟,对方又打来电话,说愿意3元/条贱卖给余军委。“我当时想,这个价格挺不错的,就和朋友一起去看样品。”他们欣然前往,发现这批库存的质量着实不错。他们还察觉到,存放牛仔裤的仓库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经验老到的两人对视一眼,觉得“事有蹊跷”。于是他们和那位业务经理闲扯起来,了解到对方的公司准备迁址到外地,现在留他一人在此善后,而他早早买好了当晚的火车票准备离开义乌。这些讯息让余军委精神为之一振。“1元/条差不多,再贵我们也不想要了。”余军委口气坚决地说。对方无奈,只好点头答应。“你肯定想不到,我们买回牛仔裤,每条花费几毛钱稍作打理。最后每条卖了10元,一进一出整整翻了9倍。”余军委乐呵呵地说,在2008年前,一个利润低于30%的单子,库存商是肯定不会碰的。但最近几年,竞争日益激烈,库存交易的利润有所回落,但基本维持在30%左右。
在义乌梅湖村一间不到100平方米的屋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库存,有服装、鞋类,还有箱包——这就是邵丽波和她丈夫的“粮仓”。义乌市丽洛日用百货商行法人邵丽波是个地道的杭州姑娘。大学毕业以后,她怀着满腔的创业热情前往义乌“掘金”。
在邵丽波的印象中,义乌库存行业真正起步是在2008年。“那时,国外商人会直接去仓库看货,看好了就直接付款拉货,生意非常好做。现在就没以前那么好做了。这个行业越来越透明化。以前,工厂的库存会低价处理,但现在同行多了,工厂也会见风使舵,抬高价格挑人卖。一个和尚有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原来没人专门处理库存,工厂的库存没渠道销,现在很多人抢库存去销,库存被大大稀释,分摊在各个同行手里。而且,工厂也不是专产库存的,第一年产得多了,第二年自然会减,减了以后更不够‘喝’了。”邵丽波分析说,“另一方面,原料价格在上涨,很多工厂的库存会被二次利用。他们为了节约原料成本,会把库存拆掉重新做成新产品,比如围巾,就会被拆掉重织。这么一来,库存越来越少,大家的竞争也白热化了。我们根本没有固定的供货商。同行多了,客户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变得更加挑剔,会货比三家。大家的价格也更透明。但是,总的局势还是不错的。”在邵丽波看来,库存销售是以量取胜的。“或许早几年可以说这个行业是一座矿山,不过放到现在,这座矿上挖的人多了,分到的也就少了。库存带来的利润是不定的,主要还是看货定价。例如围巾,我们处理来的价格是4元左右/条,数量有几万条。到了冬季,批给小商小贩价格可以相对高一点,比如说8元/条。如果是国外的客户,要的量相对来说较大,那我们的价格可以按量而定,比如6元/条。价格都是商户自己控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可界定。一般利润可以控制在10%-100%。”
利润和风险总是同时存在的。库存商们最大的风险就是眼光没放准,前期投入较多资金吃下库存,可是一时间又找不到采购商,库存积压在仓库,资金流转不畅。另一方面,找不到好的货源,没生意可做,店面、仓库的租金又不断上涨,库存商们就会陷入另一个窘境。
厂家-库存商-批发商-零售商
库存的终点站在哪里?
库存市场的交易区别于一般的商品买卖。
义乌库存网负责人余军委打了个比方,一般的商品买卖,买家找到合适的上游供货商,就可以保持长期合作。但库存交易截然相反,厂家不会接“库存订单”并定期交货给买家,从一个厂家流出的库存可以说是有了上顿没下顿。“有货就是旺季,没货就是淡季。对我们来说,采购不是上帝,谁有货谁才是上帝。不过,这里的库存已经不再是大家心目中认为的旧货、次货,它们有质,有款,有量,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价格非常低廉。”
余军委再三强调,眼下的库存交易早已度过当年的散兵游勇阶段,经营户们不断壮大发展,进入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游击队状态,而且正在向有组织、有管理、有秩序的正规军发展。
库存市场日趋成熟,交易的方式和流程也越来越丰富。“我们主要有两种运作方式,一是我们已经把工厂的库存拉到自己仓库了,再把样品放到店里,客户看中了,可以直接去仓库看大货,看中大货就能按期打包交货。我们做的是现金交易,一般不做欠款生意,除非交易金额在几十万元以上,双方才会按合同准时分期付款。还有一种是库存还在工厂,我们手里只有样品、大货的照片等,客户来店里看上这批货的样品,我们就能直接订合同,按合同时间交货,这样我们就需要去工厂拉货,然后交予客户。”邵丽波说。凭经验而论,她认为第二种运作方式相对来说风险较大,不够稳定。因为这样的运作需要库存商和厂家有一定的关系,确保大货和样品在各方面保持一致,不然出现问题,生意就做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