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活泼着近百位“倒货佬”
记者 蔡木子
昨日一早,小李急仓皇地来到江汉路步行街的一处客栈,这已是他一周内第三次来到这里。客栈内,堆放着近3万件T恤、举动衣等库存打扮,这就是小李的“猎物”。
“有人叫我们‘库存猎头’,着实我们就是‘倒货佬’”,小李说。在武汉,活泼着近百位“倒货佬”,世界则有五六千家库存公司。在财富经济千钧一发的年初,这些库存商们却迎来了“春天”。业内人士预计,本年,库存财富将到达40亿元市场局限,库存商毛利“底线”到达30%。
库存翻番、价值减半:
库存商“危”中有“机”
“3万件衣服,对方开价6万元。前两次来已经砍下5000,但我最多出价5万,要再把他们‘冷’几天”。对付“吃”下这批货,小李信心满满。
小李在武汉著名的“破布街”盘库存已有3年。他的信心,来自于本年库存量的高企。
“本年我已经收了100多吨库存布料、大几万件打扮”,他先容:“库存一部分来历于倒闭厂家,一部分来历于货物滞销的厂家。本年,市场环境很差,这两类厂都出格多。”
库存多、市场差,使得本年的库存价值也下跌了近50%。
“拿一般的布料来说,往年收购价值打4折,本年就要打2折”,小李说:“前几天,黄石一家纺织企业倒闭了,十几吨库存布料甩卖。原价每吨2万多的棉布,处理赏罚价不到8000元,企业一下子亏掉十几万。”
不止打扮,各类日用品本年都进入库存“发作期”。
专收家具库存的蔡晏青,已经收了十几车、上万件家具。他汇报记者:“出格是办大众具积存严重。小企业难办,倒闭的多”;而在义乌“中国库存网”上,长期大量收购库存服装,有上万种库存商品。认真人余军委先容:“打扮最多,其次是鞋袜、包包、饰品,下半年的库存量比上半年明明增多。”
据相识,武汉的库存大多流往义乌、广东等集散地,少数直接流向仙桃、黄冈等周边乡镇的“10元店”。余军委说:“本年已接纳武汉工场、经销商的库存200多批,以打扮为主。卖的人多,买的人少,本年的行情对库存商,是有‘危’更有‘机’。”
“倒货佬”的淘宝法例:
别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货要靓、价要平,是“倒货佬”们的第一法例。
不久前,小李“吃”了1万多条女装西裤。本钱30元的裤子,被他9元拿下,再以12元卖出。“做库存就是这样,厂家不赔本,你就赚不到钱”,小李说:“本年拿货,尤其要狠心压价。T恤价值一般节制在5元以下,牛仔裤20元以下,价值贵了的人人默契都不做,最后厂家照旧会贬价求生。”
第二条法例,也是最难学到的,看货要“火眼金睛”。
客岁底,一家纺织厂倒闭,余下的1吨布料公然喊价2.8万元,不少“倒货佬”去看货,却没有人敢脱手,最多只肯出1.6万元。“对付存货来说,这价值简直相当贵”,小李回想:“但我仔细看了看,这堆布料里有蚕丝、韩国入口面料。我立马喊了2万元,转手卖了6万,一下子赚了4万。”
为了维系干系、“吃”到好货,有时辰,明知赔本的库存也要接。
本年头,汉正街一家布行卖给小李两批货,价值并不自制。“这种商家常常有尾货,图个往返,我也不好拒绝”,小李说:“果真,两批货亏了1万元;但下半年,布行又主动补给我两批货,义乌库存回收电话,此刻反而赚了2万元。”
要拿到知名品牌的尾货,更要靠“干系”。客岁,买通干系的小李曾拿到森马衣饰一批15元的牛仔裤,转手赚了几万元;本年,知名童装品牌“巴拉巴拉”几千件棉袄,每件20元吐货,小李却没竞争上,被他的老乡拿走。
“做库存这行,永远别贪心、永远别想一下子吃成个大胖子,是最重要的”,余军委说。入行已经5年的他,看过太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故事。“我还没见过几万万的大老板,几百万的小老板许多”,他说:“许多人做大了,就做死了。库存的买家在那里?卖家在那里?你永远都不能确定。就算你前9批货都赚钱,第10批货砸手里了,照旧得赔光。”
暴利期间远去:
40亿市场走向何方?
2008年,是这个行业的顶点。
“9点打开店门的时辰,客户已经堆在门口了。我们让卖库存的排成一队,买库存的排成一队,每一队都要排二三十人”,余军委回想着往日的风物,但这种日子似乎一去不返。
中国最早的一批库存商,呈此刻20世纪末。2003年,余军委开打扮厂的哥哥买卖失败,无奈处处找道路处理赏罚库存。不想,库存买卖竟揭示出一派诱人风物,其随即入行,不少早期的库存贩子都有同样的经验;同期,一批收破烂、二手货的“破烂王”也开始向库存交易转型。两股人群,组成最早的一批“倒货佬”。
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开广告公司的余军委面临失业,随即插手库存行业。“2008年底,我和哥哥一起参加组建义乌五爱库存市场时,只有40家商户”,余军委说:“供大于求,我们有绝对的定价权。一批货按‘堆’拿返来,只要600元;按‘个’卖出去,卖1.5万元,利润是25倍。”
现在,义乌五爱市场已经有1000多个商户,从事库存买卖的贸易公司约莫有五六千家。暴利的期间已一去不复返。
“此刻,每年库存成交额已达40亿阁下,每家库存商的年均匀营业额在70万阁下”,余军委预计:“但这行的毛利率仍远高于其他行业,没有30%是没有人愿意做的。”另外,长期收购库存服装,库存商也由本来的“杂货商”,细分到服纺、鞋袜、童装、文具、灯具等多个详细行业;义乌、广东等地的总库存商,开始普及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中部省份成长“下线”;本来以发往中东、非洲为主的渠道,也拓展到新疆、甘肃、云南等省份及乡镇。
中国企业逐渐挣脱粗放式策划、库存商业模式越来越市场化,库存行业也开始归于理性。
“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库存量会越来越少”,余军委说:“可是,‘倒货佬’不会消失,毕竟产销之间总有进出。美国靠库存做工场店、‘10元店’的企业,还能乐成上市,中国库存商为什么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