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刘继
环球经济阑珊导致国内纺织品出口的急剧下滑,这带来了棉花企业的隆冬。不少业内人士暗示,在今朝需求面无法基础更改的状况下,国度收储成为了棉企的救命稻草。
自本年3月冲至汗青高点后,棉花价值便开始一路下跌,长驱直入。近一周以来,棉价更是屡屡创下汗青低点。11月12日,郑州商品买卖业务所棉花期货0901合约创下10080元/吨的汗青新低,距10000元/吨的关隘只有一步之遥。
在棉花行业陷入冰凉之际,国度持续出台收储政策,抉择共收储100余万吨新棉,收购价值为12600元/吨,该价值比当前棉花时价跨越约2000元/吨。这对处于隆冬之中的棉花行业,无疑是一阵东风。可是,国度这100多万吨的收储量,能挽救整个棉花行业吗?
棉花业举步维艰
“今朝内陆棉企的景况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多半处于挣扎之中。”河南南阳红棉棉业团体有限公司一位司理对《第一财经日报》暗示。
他说,起首,当前棉企收购棉花很是坚苦。河南区域的籽棉收购价值为2.5元/斤阁下,已经低于2.6~2.7元/斤的种植本钱价,农民大多情愿将棉花囤积起来也不愿卖掉。其次,棉企的棉花亦卖不出去。因为纺织业的景况很艰巨,很多企业有不少赊账要不返来,资金链较量求助。河南区域纺织企业以供应内需的居多,倒闭的较少,但部分企业已经限产或停产。
“此刻,内地棉企根基没有棉花库存,若是有人要货的话,就想法收购。但整体而言,很多棉企的销售根基处于停滞状态。”这位司理暗示。
记者相识到,今朝河南、山东等地很多内陆棉花企业的收购销售大多已处于停滞状态。而与棉企干系最细密的纺织业,则各有差别际遇。沿海区域的很多出口型纺织企业,不少处于倒闭或停产状态,内陆的一些内销型纺织企业,大多正常运转,部分限产,停产者不多。
河南中方棉花买卖业务市场有限公司总司理刘麦会先容,当地棉花收购情形也很差,农民不卖棉,而棉花加工企业也不敢收购,因为近期棉价一直在下跌,收购加工就赔钱。
山东菏泽正大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爱香对本报记者暗示,今朝山东、天津区域棉花的收购价值较河南区域更低,山东的收购价为2.3~2.4元/斤阁下,天津则低至2.0~2.2元/斤阁下,但种植本钱在2.5~2.6元/斤阁下。菏泽区域的棉企的棉花收购、销售也根基陷入搁浅,只有少数大厂在举办收购,农民的棉花多半留在手中。不外当地纺织厂多为供应内需型,因此倒闭的数量不多。但纺织厂都很少有库存,往年正常来说都备有一到两个月用量的库存,收购库存品牌鞋子,但现在小厂只有十几天的库存,大厂最多有一个月的库存。
内陆棉企情形较量灰暗,库存五金用品收购,但国内最大产棉区新疆的情形则相对乐观不少。山东鲁棉团体有限公司副总司理张共伟说:“在客岁这个时辰,我们已经收购了几万吨新疆棉花,但此刻,一吨都充公到。因为,新疆何处都在齐集力气卖棉给国储。”
国度收储力度加大
为了掩护市场价值,国度持续发出收储动静。
8月20日, 中国储蓄棉打点总公司(下称“中储棉”)发出告示, 为办理新疆棉花难卖问题,国度抉择收储部分新疆2007年度出产的棉花,第一批轮入数量暂定15万吨,通过世界棉花买卖业务市场竞买买卖业务平台举办收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