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中国鞋都”之称的福建晋江,安踏体育(02020.HK)是一家无人不知的体育用品公司。“要多支持国货!而且我们的对象也不比其他品牌差。”安踏体育晋江品牌店店长李立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作为鞋业“去库存大战”中的胜利方,安踏体育连年来佳绩频传。2016年年报显示,安踏体育当年实现营业收入133.48亿元,一连策划利润到达23.83亿元。同样出自福建晋江的品牌361度(01361.HK)、特步国际(01368.HK)以及朱紫鸟(603555.SH),客岁净利润别离仅为4亿元、5.2亿元以及2.9亿元。较量来看,安踏体育的收入及利润局限,远超其他品牌。
而比拟“老对手”李宁(02331.HK),安踏现在也稳操胜券。2016年,在改造原有跑步、篮球、休闲产物的同时,加快了对快时尚品牌的重塑和优化后,李宁终于扭亏为盈。2016年李宁营业收入80.33亿元,实现利润2.5亿元。虽然这一后果已经是近五年来李宁最好的后果,但仍不及2011年的业绩示意。
自2008年“体操王子”李宁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飞天焚烧”之后几年时刻里,李宁从收入局限上来看还是行业内的龙头大哥。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0年,李宁的收入别离为43亿元、66亿元、83亿和94亿元。而同期,安踏体育的收入别离仅为31亿元、46亿元、58亿元以及94亿元。其时,安踏照旧追赶者。
但在2011年,一切都产生了改变。数据显示,包罗匹克体育、李宁等港股体育用品上市公司2007年行业增速到达90%以上,到2008年增速仍维持在75%以上。可是在2010、2011年后两年增速持续下移,到2012年收入增速下滑4.77%。匹克体育、李宁等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乃至泛起了负增长。可以说,行业的业绩拐点已到来。
在李宁等品牌增长乏力的同时,安踏体育却开始发力。2011年安踏实现利润17亿元,同期李宁的净利润仅为3.85亿元。2012年安踏体育更是站稳了脚跟。当年实现一连策划利润13.5亿元,而李宁却呈现了大幅吃亏,吃亏额到达了19亿元,吃亏一直延续到了2015年。
安踏体育和李宁的职位反转,来得猝不及防却又理所该当。穷究其背后的原因,大概并非是安踏做对了,而是李宁做错了。
虽然说在2010年之前,李宁的收入局限遥遥领先。但利润方面,早在2007年安踏就已逾越了李宁。2007年,李宁和安踏别离实现4.7亿元以及5.3亿元的净利润。
造成李宁收入庞大却并不赚钱的首要原因,与其“浪费挥霍”有着直接的干系。数据显示,李宁的销售用度占收入的比重自2006年开始就处于行业内的最高水平。2011年,其销售用度占比为28.3%,个中广告及市场推广用度高达15.67亿元,占收入比重到达17%。同期,安踏体育的销售用度占比仅为16%,广告及宣传费占比为13.7%,金额为12亿元。从此,李宁的销售用度始终高于同行水平。李情愿以有云云大的收入局限,与其高额的推广和销售用度有着直接的关联。
另一方面,李宁的运营手段却相当一般。以零售行业的要害指标存货以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举例,数据显示,2006年李宁的存货以及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别离为69天和54天,而安踏则别离为41天和19天。存货周转天数越短,意味着企业库存周转的越快,被以为是零售企业有销售活力的象征;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代表着企业对付下游经销商的议价手段。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短,回款速率越快。比拟这两个数据,安踏体育都略胜一筹。
受此影响安踏体育的存货数远低于李宁。数据显示,在2015年之前,无论收入方面安踏体育怎样高,但存货的数量却远低于李宁,直到2016年才由于李宁存货数量骤减而高于李宁。受此影响,安踏的2005年-2010年的均匀存货周转率高达9.3%,相较李宁仅有5.8%。
数字折射出的正是两家企艺的区别:库存打点的手段。而在2010-2015年体育用品财富去库存的周期内影响深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期,行业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险些全部的体育用品企业都卯足劲通过加杠杆的方法,加速企业扩张。以李宁的门店数量举例。2007年以及2008年,李宁别离新开门店数936家以及1012家。制止2008年尾,李宁共开设门店6245家,并在从此的3年内进一步扩张,2011年尾开设门店数高达8255家。安踏体育的路径较为类似,2007年以及2008年新开设门店608家以及1065家,2011年尾到达了9297家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