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以来,国际舞台上最吸睛的角色除了中美之外,莫过于以色列和伊朗。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不到一周,就将自己驻以大使馆搬到了耶路撒冷。5月21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表示,伊朗如果不改变当前路线,将受到美国“最严厉的制裁”。
说起来,这事的始作俑者是一个传奇机构——摩萨德。
文 | 千里岩 瞭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长期以来,以色列的特工机构摩萨德(Mossad)总是给人以行事隐秘、出手狠辣并且无所不能的印象。
最近,他们搞出的事情又让自己名声大噪——从德黑兰偷回半吨机密资料,借此拽着美国退出伊核计划,给自己解了燃眉之急。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摩萨德早已在伊朗布起了一张“大网”。不仅如此,他们还为以色列的核武器计划和开辟秘密外交通道,立下了汗马功劳。
1
摩萨德再立奇功
4月30日,以色列政府总理内塔尼亚胡亲自客串电视主播,公开展示了各种据称是来自伊朗政府关于核武器计划的机密文件,声称伊朗在核协议签署之后继续进行核武器计划。
这堆重达500公斤的文件品种琳琅满目,据说都是摩萨德特工从伊朗首都德黑兰郊外的一个机密仓库里偷来的。
接下来的事情,我们都看到了:
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
5月10日,以色列对伊朗驻叙利亚的几乎所有军事设施发动了袭击;
5月14日,正值以色列建国70周年,美国将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向本已充满对抗的中东地区投下又一个“炸药桶”——巴勒斯坦卫生部门表示,至少有58名巴勒斯坦人在冲突中死亡,超过2700人受伤。
以色列的动机很明确:当下,伊朗正在对叙利亚和也门两线出击,战事吃紧。西方各国若在此时施以重拳,伊朗很可能被“打回原形”。若此,以色列这一年多最为恐惧的伊朗在叙利亚扩张势力“威胁”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否则,以军的男女士兵们恐怕就不得不研究如何对伊朗核设施发起空袭,或者冒着机毁人亡的风险,继续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朗目标进行空袭。而以色列北部的民众很可能不得不经常随着刺耳的警报放下手里的生计,跑进防空洞躲避呼啸而来的火箭弹。
可以说,摩萨德再次于危急时刻给国家立下奇功。
2
被逼出来的超级特工
摩萨德之所以能够与CIA、克格勃并驾齐驱、跻身于世界知名情报机构之列,其实,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
数千年来,流散在欧洲的犹太人长期遭受歧视和迫害。十九世纪,他们决心建国,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当时的英国政府在《贝尔福宣言》中许诺支持他们“建立犹太家园”,然而,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
此后,首鼠两端的英国殖民当局很快就转变立场,开始阻挠犹太人继续移民。
这时,为了与殖民当局进行对抗,已经在巴勒斯坦颇有规模的犹太人立即组织了形形色色的准军事组织,如“哈加纳”(以色列国防军前身主体)、“伊尔贡”、“斯特恩帮”,等等。
在这些机构中,又附设若干秘密组织,专门负责搜集英国殖民当局和阿拉伯人的各种情报。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陷入需要时刻准备为生存而战的险恶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预先掌握对手的动向无疑至关重要。
1951年,收购库存打底裤,收九分裤,以色列首任总理本·古里安决心成立一个机构统管原有三家情报机构——军情局(阿穆恩)、安全局(辛贝特)和外交部政治研究中心,并将其命名为“情报和秘密使命局”,即我们熟知的“摩萨德”;
1957年,以色列又悄悄地成立了“科技交流局”。名义上,这是一个负责与各国科技人员进行交流的机构,实则是一个专门针对以色列敏感国防工业技术进行情报工作的机构。
在摩萨德的指导下,以色列的各家情报机构分工明确,展开了无数次成果斐然的合作。
3
早已在伊朗撒下“大网”
为了掌握“制敌先机”,摩萨德非常重视长远布局。
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曾经非常密切。毕竟,以色列以外、中东最大规模的犹太人社区就在伊朗。
不过,伊朗的社会环境较为特殊——虽然国王政府主张世俗化,但宗教保守势力仍然非常强大,该地区发生变数的可能性非常大!
对于以色列来说,伊朗宗教保守势力掌权意味着:不仅自己的特工网络可能被一网打尽,更会给当地犹太居民带来毁灭性灾难。
所幸,当时以色列承担了为伊朗国王政府训练秘密警察“萨瓦克”的任务。这项任务原本落在了“辛贝特”组织的头上,不过,摩萨德丝毫没有放过这个渗透的好机会。
凭借自己与辛贝特的紧密合作关系,大批的摩萨德特工深度参与了这项工作。利用自己学生“萨瓦克”的社会资源,摩萨德铺就了一张广布于伊朗社会的“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