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七周K线收阴 中国消费增长棉延跌市终有期
2006年03月24日 00:4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北方期货 王亮亮
最近几周,国内外棉市相继出现回落加速行情,连探年内新低。郑州棉花主力合约连续七周K线收阴,累计跌幅达1300余点,成为名副其实的“软”商品。
从全年供需情况对比来看,棉花供求接近总体平衡。USDA最近月报预测,2005/200
6年度全球棉花总产量、消费量和期末库存分别为2468万吨、2529万吨和1160万吨,库存消费比为45.8%。消费略大于产量,库存消费比呈中性水平,国际棉价可望维持平衡稳升的态势,至少不会踏上熊途。
那为什么棉价会出现下跌行情呢?记得在年初,棉价趋势曾被许多市场人士看好,多数理由是中国同欧美达成协议后,用棉消费的稳定增长依然可期。从报告数字来看,今年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确实表现势头良好。据中国海关统计,全国纺织品截至目前出口额达到101.8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对欧美出口增幅低于全球水平,依赖程度有所下降,而对土耳其以及日韩等亚洲国家的出口明显加大。不过,实际的市场表现来看却远没有统计数据那么乐观,从下游的纱市表现可见一斑。春季是传统的纺织消费旺季,棉价下跌的趋势却让买涨不买跌的下家更为谨慎,市场陷入低迷在所难免。
本轮棉价下跌并非需求大幅下滑,而是不合理的市场价格结构所致,美棉的低价倾销"功不可没"。去年国庆前后,正是内地棉花大量收获季节,收购库存打底裤,收九分裤,出于对2005/2006年度缺口的预期,籽棉收购价格连续急涨,出现了反季节的上扬。这种上游拉升造成的升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