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言人再次发生大变动,胡佳佳一口气签下关晓彤、曾舜晞等5个代言人,走上了迎合年轻消费人群的路子。
2018年美邦终于扭亏为盈,营收76.64亿元,净利润4290.86万元,但2019年又巨亏8.26亿元。
至此,不能不让人怀疑,美邦究竟何时才能真正走出漩涡,实现翻盘。
10年的转型之路,究竟差在哪里?
美邦分不清自己是谁
2013年,库存危机全面爆发之时,美邦也成为媒体舆论的焦点,周成建亲自上阵为自家品牌做起了公关。在一档访谈节目中,周成建说他一直在反思“美邦应该是谁”。
10多年前,美邦就是美邦,是当时的年轻消费人群心中的名牌,设计新颖时尚,又有偶像明星加持品牌形象,想不火都难。
但是随着ZARA、H&M、Gap、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无论是产品形态上还是经营模式上,都对国内品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在产品形态上,外来品牌先天自带一种“新鲜”的优势,在快速打开中国消费者的眼界之后,国产品牌早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来的关于时尚的认知很快便被打破。
其次,在生产经营模式上,快时尚对传统时尚品牌的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正在经历库存危机的中国服装行业。这些快时尚品牌,库存周期极短,上新速度极快,还采取直营模式,尤其是在众多品牌尝试学习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打法之后,经营模式上的长短差距更加明显,比如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货架周期、库存控制等等。
美邦应该是谁?
在不断转型的过程中,美邦是谁的问题似乎变得更加模糊。
曾经,周成建在退位之前曾考虑学习Zara模式,并立志要打造“中国版Zara”,但是受制于几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美邦学习Zara本身就不现实:1、美邦轻资产模式运营,生产外包,义乌收购库存货,整个供应链的差异已经无法满足做快时尚的基础条件;2、门店采取直营+加盟模式,难以实现高效统一的管理。
无论是推出新品的速度,还是整个体系的管理效率,都无法和Zara的模式相比,要转型更是要经历一段很长时间的痛苦期。Esprit是诸多学习Zara的品牌之一,为了做好转型,进行了很大的系统调整,并且咬牙坚持了几年,但是最终,除了减慢自身下滑的速度,还是扛不住耗时太久所带来的股东收益下降,最终走向失败。
而美邦学习Zara之路,即便可以坚持下去,也会是一个伴随着巨大库存风险的漫长的过程,因为这不单单是一个增加直营门店数量和压缩产品周期的问题。
比如,为了在底层更像Zara,美邦增加了直营店的数量,收购钻头、丝锥、刀具、废旧工具,仅2013年就增加了1000家直营店,虽然很快直营店的营收就占据总营收的一半,但矛盾也随之而来。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