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晓军
来源:新商业要参(ID:xinshangye2016)
曾经的国产第一女装品牌、中国版ZARA,9448家门店,104亿营收。而今,拉夏贝尔一度瘦身,甩卖库存和业绩不佳的子品牌,甚至出租办公楼求存。
17年,可以视其为一个“拉夏贝尔周期”。
英文名都想好了,La Chapelle Cycle。
2003年,服装行业在非典疫情期间遭受重创。当年第二季度服装鞋帽零售同比增速下滑了12.4个百分点,仅余6.3%。
这个行业的受损幅度,大于零售总体。
此时,服装企业纷纷撤单自保,拉夏贝尔却加大马力生产以保证库存。
疫情过后,消费者报复性消费,拉夏贝尔正好填补空白。其以3折的力度疯狂促销,大赚一笔,以至于一战成名。
在此之后,拉夏贝尔被誉为ZARA的中国学徒、国产第一女装品牌。
期间,该品牌门店数量一度接近9500家,营收超100亿,也成为了国内首个沪、港两地上市的服装企业。
17年后的2020年,服装行业在新冠疫情期间所面临冲击,甚至超过了餐饮零售业。
恒大研究院估算,后者在春节7天的营收损失就超过了5000亿。
但拉夏贝尔没有了当年的冲劲。
3月23日,拉夏贝尔发布公告称:其A股股票可能在发布2019年财报之后,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在此之前,拉夏贝尔年内已7次列为被执行人,创始人邢加兴也卸任了董事长职务。
数据显示,其2018年亏损2.45亿;2019上半年亏损4.98亿,全年预亏16-21亿。
17年后的拉夏贝尔,荣光不再。
1
白手起家:打造中国版ZARA
2019年8月,拉夏贝尔发布半年报,营收39.51亿元,同比下滑9.78%;亏损4.9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36亿元。
那些日子,为了挽救拉夏贝尔,邢加兴吃住都在公司,还兼着西南区的总经理,经常到处出差,到门店进行考察。
他在逐步关闭低效、亏损门店,主动收缩业务。半年里,邢加兴关掉了2470个门店,较上一年末净减少约26.65%。
看到邢加兴稍显油腻的面庞,和那失神的目光,义乌收购库存货,不禁让人联想到从赌场里败北而归的赌徒。
邢加兴本就像一个赌徒,他赌的是未来。
据传,在创办拉夏贝尔的5年前,邢加兴偷偷将母亲买树苗的钱拿去报了服装印压培训班。
在培训班学习半年后,邢加兴在一家台资服装企业找到了工作,随后又辗转去了上海做服装代理生意。
拉夏贝尔创始人邢加兴
这样的经历,像极了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森马的邱光。
从学徒做起,在品牌代销中成长,借着民营服装企业井喷、发展的时机,这群人都成为了后来中国传统服装行业的有头有脸的人物。
在代理生意中,邢加兴发现,他代理的台湾品牌其实台湾并没有,他们都是在大陆建厂生产,然后在大陆卖。
这种没有根基的品牌,档期磨合上并不默契。因为福州很暖和,秋装上得很慢,到11月份才有,可是上海8、9月就要上秋装。
这时,邢加兴想着自己创立品牌,更容易控制。
1998年,邢加兴以当时其居住的法国的一条风情文化小街La Chapelle为名,成立了拉夏贝尔。
同样的模式。法国品牌,在中国建厂生产销售,但法国并没有。
当时中国自主服装品牌并不多,市场需求却很大。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陈春花就曾直言,中国企业那几年的增长,更大程度上来源于市场的紧缺,而不是能力。
这样的市场环境,为拉夏贝尔一诞生就能“蒙眼狂奔”奠定了基础。
据称,邢加兴创业第一年,通过自己熟悉的代理加盟模式,实现了近300万元的销售额。
只是,这个模式一直不为邢加兴所看好。
他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就表示:
“一二线市场的少女装市场竞争尤其激烈,经销商较难生存,如果长期采用加盟制度,最终只能将渠道下沉到更偏远的地方,对拉夏贝尔的品牌发展不利。”
那是2002年。
远在西班牙的服装品牌ZARA,开始修建位于Zaragoza新的物流中心,以协调较远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
正巧,邢加兴频密前往欧美、日韩市场考察时,对ZARA的快时尚运营模式青睐有加。
这一年,邢加兴逐渐弱化拉夏贝尔经销商加盟,转向发展直营店。
2
蒙眼狂奔:9448家店,营收104亿
在邢加兴看来,国内消费市场每年都在以20%的速率增长,企业只有加速扩张才能留在原地。
就算是在服装行业受损严重的2003年,邢加兴依旧坚持“发展中的公司停不下来”,加大生产保证库存。
这一年,其3折优惠的促销,将拉夏贝尔中低端女装的品牌印象打入人心。而他赚到的钱,大多都投到了直营店的扩建上。
拉夏贝尔开启了“赚钱开店,再赚钱再开店”的内生增长模式。
直到2007年,拉夏贝尔成为了一个直营专卖店将近300家的知名服装品牌。
只是这一年,服装行业并不好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5月服装行业完成投资仅占纺织行业总投资的28.37%,比去年同期少了近10个百分点。
加之能源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产量增幅明显回落。
拉夏贝尔也不例外,快速扩张使其资金链极度紧张。
邢加兴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曾表示,2007年公司资金链最为紧张时,拉夏贝尔甚至连续2个月发不起工资。
融资成为唯一能够拯救拉夏贝尔的方法。
按企查查的资料显示,其曾在2007年12月拿了到新宝联、金露服装投资的4000万,只是估值仅为1亿。
此后的每一年里,拉夏贝尔几乎都有融资事件接连曝出。
截至2014年港交所挂牌上市,这个女装品牌竟拿到了博信资产、融高创投、高盛集团、君联资本、道杰资本、兰馨亚洲等投资机构不低于5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