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棉花市场从上一年的上涨尾声转入单边下挫态势,四季度在国家收储价附近止跌企稳,陷入量能低迷的窄幅振荡行情;
◆2011/2012年度全球棉花供应宽松,需求受宏观影响将出现萎缩,全球期末库存出现近三年来的首次恢复性增长,中国、美国以及印度期末库存均为三年来高位。
◆中国收储政策有望改变棉花市场过度宽松的棉花流通状况,造成明年年中前后国内资源尤其是高等级资源相对性紧张的态势。
◆2012年市场潜在下行风险主要是宏观面继续恶化、印度棉出口对国际市场的冲击,时间节点上主要关注2012年3月份、6月份前后,以及10月份前后是否会出现相对利空的消息。
◆基于中国收储以及稳定种植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需求,棉花2012年更多将呈现出有底部支撑的正常性走高态势,但高度有限。
◆投资者需要把握波段性的市场机会:明年3月份、4—5月份、6—9月份、10—12月份分阶段关注市场机会。
行情回顾
承接2010/2011棉花年度的上涨尾声,2011年棉花市场整体呈现出单边走低态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3月份以前
继2010年涨势,ICE期棉连续合约从140美分启动并不断走高,最高攀升至219美分,带动国内郑棉上冲至2月中旬高点34500,与2010年11月10日的33720形成双顶。此后一段时间,尽管国内市场氛围仍趋高涨,甚至有机构预期棉价会攀升至38000—40000关口,但期棉自此步入下行通道。
2.3月份—9月中下旬
3月份以后,棉价呈现波浪式单边下跌格局。随着消费3月份开始走差,尤其是4、5月份企业开始减产停产,棉花价格不断走低。虽然受成本因素支持,价格在整数位及心理关口出现短暂企稳,但重压之下,加上2011年度丰产预期,价格下跌持续至本棉花年度(2011/2012年度)首月,企稳于国家收储价19800元/吨附近。
3.9月底—年底
系统性风险爆发,周边商品市场普遍下挫,棉花市场受国家19800元/吨收储价保护,多次触及后反弹,较其他商品抗跌,同时由于波动幅度受限,市场参与度大幅下降。
重点因素分析
一、供需分析:供应稳定而需求不定
1.全球供需:供应宽松,需求萎缩
供应方面,尽管美国出现减产,但中、印、巴等国增产,令全球总产量较上年度增加177万吨至2687万吨,为历史最高值。需求方面,全球主要消费国均出现缩减,总需求降至2424万吨,缩减近62万吨。后市的变数主要在于:供应由于中国国家储备的大规模收购,市场可流通量发生的变化;需求则是一降再降,何时会启动,需要关注。
2.全球主要国家库存变化
全球期末库存较上年度大增265万吨至1255万吨,为近3年来高位,12月份,美国农业部本棉花年度已经连续三次调增全球期末库存。分国别来看,中国库存会进一步增加,打破之前连续三年消耗减少状况。美国库存由于大量签约并提前转移至中国,后市需要看其装运进度,以及类似2011年上半年的取消订单现象是否再次发生,毕竟2012年配额数量实在难料。
另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截止到12月1日当周,本年度中国累计签约美棉122.3万吨(包括59.5万吨结转库存),累计装运量17.4万吨,仅占签约量的14%。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提前大量签约,美棉出口利好提前兑现,可能导致后期美棉失去最大的支撑因素。
印度丰产压力和中国大量签约美棉,可能令印度棉2012年上半年出口需求下降,从而在印度国内形成高库存,加上本身消费不佳,后期可能对国际棉价形成打压作用。
二、中国棉花需求分析
1.需求量分析
根据对典型企业的调查,笔者预计2011年9—12月和2012年1—3月,每月用量在60万吨,本年度其余5个月,每月80万吨,加上其他消费,问题可能在850万吨左右,很难超过900万吨。目前主要机构预估仍属偏高水平。
产量方面,笔者预估本年度产量为720万吨,消费为850万—900万吨,差值130万—180万吨,如果年度进口达到320万吨,则前几年消耗库存会大量补上,从而对后续1—3个棉花年度产生影响。
2.替代品价差、纺企利润偏低压制企业原料采购积极性
正常二者价差在3000—4000元/吨,在2011年年初一度扩大至16000元/吨以上,恢复至6000元/吨附近后,再次扩大至8000—10000元/吨,如果这一局面持续下去的话,企业可能会继续增加棉花替代品的使用比例。
在正常情况下,粘胶价格高于棉花价格,目前为倒挂,棉花高出粘胶3000元/吨以上。从前景看,涤短、粘胶价格难以明显启动,棉花有国家底价保护,总体看棉花仍无优势。
进入本年度以来的4个月里,纺企客观现状是维持偏低库存,甚至是近年来同期低位,但利润维持在3.5%附近,低于正常时期5—8%的利润水平,制约其采购、扩大规模生产。企业基本仍处于减产、限产状态,加上需求心理不振,在买涨不买跌的情况下,企业没有备货的积极性。
3.下游纺织服装出口
2011年1—11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达到2262.1亿美元,超过了2010年全年2065.38亿美元的历史纪录出口额。但2012年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将不佳,纺织服装出口同样面临困境。首先是整体棉花成本被人为政策抬高,高于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2000—3000元/吨,甚至更高;其次是产业转移的考虑,即便没有原料成本,人工成本、人民币汇率、资金紧张等都高于东南亚其他国家,企业兼并等结构调整将拉开,要承认,棉花行业将在2012年经历阵痛。
三、中国棉花政策分析
1.储备政策:限定波动空间,贵在持续
最近4次国家收储分别是2006年底、2007年年中、2008年年底以及2011年9月份开始的本轮临时敞开收储。尽管某些年份收储启动初期棉花价格有所走低,但总体对后期棉花市场价格形成较大的支撑。
截止到2011年12月12日,2011年度临时收储量累计达到了143万吨,初步估计,至2012年3月31日收储结束,总收储量有望达到250万—300万吨,加上进口货源,国储将保持在350万—400万吨的历史高位储备量,对市场流通资源量,尤其是高等级资源量将形成重要影响。
2.2012年收储政策思考
根据2011年度收储量、国储容量、周边商品比价、种植积极性以及2011年9月份的电视电话会议分析,2012年3月份国家有望公布新的收储政策,估计会在19800元/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由于本年度籽棉收购价平均在3.8元/斤左右,同比去年下降30%,从国家棉花监测系统中心年底前对部分地区种植意向调查来看,多数地区种植意向下降。若国家明年4月份前后棉花种植时没有切实的激励性措施,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下降的概率非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