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同一个行业,同样的消费群体,不同的公司之间经营情况却有天渊之别,这让人疑惑。
一边是曾经被视作民族品牌的李宁(需求面积:100-300平方米),维持着业绩的亏损,其门店规模也在持续收缩,还不知道哪年扭亏;而另一边在名气上似乎并不能与之相比拟的海澜之家(需求面积:150-250平方米),上半年业绩暴增八成,门店也增加了数百个。这样子“冰火两重天”的情况,究竟何解?
我们试着寻找个中缘由。而无论个题情况如何,服装类上市公司近600亿的库存如何消化仍是整个行业挥之不去的阴影。
截至8月21日,A股44家、H股18家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发布了2014年中期报告。在诸多市场人士的预估之内,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中报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走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同花顺统计,44家A股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中,分别有23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上涨,21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H股中6家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12家同比上升。
同样出现分化的还有这类企业的最新存货变化趋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相较于2013年末,2014年上半年末62家上市公司存货总体呈上升趋势。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