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促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系列报道:
(派意特公司每年吸纳大中专毕业生近百名,解决城镇下岗职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
(作为一家典型的民生企业,派意特主动担当社会责任,解决就业问题。)
(企业员工宿舍及健身场所。)
(生产运营总监廖慧向记者展示线上定制平台。)
(设计师对用户需求进行设计。)
(切割机正在作业。精准度不差分毫。)
(部分成品展示。)
(公司董事长姜学军接受记者专访。图片由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摄)
星辰在线4月18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王希文)走进湖南派意特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仿佛进入了一个服装的迷宫,密密麻麻的生产线,交织错杂的丝线,整齐挂列的服装成品,让记者眼花缭乱。公司内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让人感慨于一家正处于上升发展的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上亿人体数据的支持 私人订制精确到每一个人
在派意特的一家设计工作室内,一台正在切割作业的机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按照事先的设计,收窄、腰围、臂长,精确到每一公分,模板上甚至标注了这件衣服主人的名字。
“这就是我们的私人订制,为每一位客户量身定制他们的服装,甚至不用他到公司现场来,我们通过网上平台的搭建,在网上便可以直接和我们的设计师沟通。”派意特生产运营总监廖慧告诉记者。
廖慧所说的网上定制平台,正是该公司斥巨资建立的MTM板型数据库。2010年,派意特收购了意大利一家高级定制品牌的部分股权,开设了西服定制会所,并自主研发了一套个人快速量身定制网络平台。平台能够快速建立人体测量尺寸和外形数据库,实现量身定制服装数字化。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派意特积累了上亿个人体版型数据,这些都是这个平台最为鲜活的资料。”派意特董事长姜学军说,“在这个平台上,服装、版型、面料,甚至线缝的颜色都可以选择,客户可以在家中定制服装,所有的定制服装都在24小时内交给客户。拿衬衫为例,客户的订单信息会实时传送到公司,公司在半个小时之内,就能把客户化定制的衬衫生产出来。”
目前,该平台已完成西服2000多个款式、衬衫500多个款式、马夹100多个款式、裤子100多个款式MTM板型数据库的建立。通过CAD软件打板,提高了制板精度和效率。
“这样就打破了以前批量生产的模式,对流水线科学合理改造,实现单件流生产,建立了支撑前端的定制专用生产线。”姜学军说,“习总书记勉励非公有制经济在新常态下当有新作为、新发展,这使我们很受鼓舞。我们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仅要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更要成为转型升级的带动者,成为新模式、新增长方式的探索者。”
社会责任中彰显企业担当 残疾人也能做好本职工作
在公司的西裤车间,记者听说在钉钩扣的岗位上,有一位来自宁乡农村的年轻小伙。因为多种原因,本就是聋哑人的他,肢体上还有残疾,来到公司大半年的时间,工作业绩却并不比正常人差。
“小伙子很卖力,做事很踏实。”作为班长的余红对这位小伙的评价非常高。“平均每天能完成700到800条裤子的任务。”生产运营总监廖慧介绍,这样的残疾人在公司总共有30多位,都是从特教学校招聘过来的,“今天老师来了,他们都去开会去了。”
在廖慧的眼中,这些残疾孩子并不比普通人差。“在他们的身上有一股韧劲儿,他们认定的事情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对企业的忠诚度也非常高。作为企业来说,正需要他们这样的精神。”
作为一家典型的民生企业,目前派意特公司每年吸纳大中专毕业生近百名,解决城镇下岗职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残障人士等就业近千人。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慈善公益事业及“光彩事业”,近年来已累计捐款、捐物近五百万元。
成立23年来,派意特历年来均被湖南省工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本着造福城乡的愿望,2008年公司在望城经开区建立了湖南派意特服饰工业园,工业园所有建设规划都遵循清洁、环保、无污染、低能耗的要求,且设计产能可吸纳近2000名城镇下岗职工和当地失地农民入厂就业。”姜学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