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对应的是,绫致时装旗下杰克·琼斯(Jack & Jones)品牌开始参加天猫为主的“双11”大促,并缔造了当年的单店最高销售额记载——500万元。以后,杰克·琼斯的“电商促销”之路一发不行收。2011年“双11”当天销售高出3000万元,收购库存帽,2012年“双11”成为天猫五大销售额过亿元的品牌之一,2013年更是狂销1.72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衣饰类排名第一。
不外,中投参谋咨询参谋崔瑜汇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O2O从本质上看是企业销售渠道之一,企业增强运营可以进步渠道销售量,可是从基础上来看,照旧需要企业内部打点、产物创新以及增强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纯真做O2O无法拯救一家公司,后头几项才是要害,这或者是绫致应该意识到的。”
而多位接管《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暗示,绫致的问题在于“这么多年根基没有变革”,并且感应“此刻只剩下特卖了”。
品牌老化
绫致在中国市场可谓占尽先机。
曾几许时,绫致旗下的几大品牌就是国亵服饰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对西欧打扮品牌知之甚少的国人曾掀起一股杰克·琼斯和Only热,穿上这几大品牌的衣服可以立刻变身为公共眼中的“潮人”。
1997年,丹麦打扮零售品牌Bestseller公司的员工王沛德(Allan Warburg)和丹飞(Dan Friis)来到中国建设了绫致时装,并连续将旗下品牌Only、Vero Moda、Jack&Jones和Selected等引入中国市场。
彼时,国内的休闲衣饰品牌美特斯邦威、森马都是刚刚创立的“毛头小子”,对绫致险些构不上威胁。而此时刻隔快时尚雄师中的“先头兵”优衣库进入中国市场尚有5年之久,ZARA、H&M等其他品牌的身影则越发遥远。
对付绫致来说,彼时的中国市场可谓形势一片大好:国内消费者对付威风凛凛气魄迥异的西欧威风凛凛气魄衣饰还缺乏认知,收购男女服装,收购外贸服装,收购库存服装,其他国际品牌又尚未插手竞争,以是绫致险些可以独享整块蛋糕。
也正因云云,该公司旗下的几大品牌迅速攻城略地,短短几年内在世界的店肆数量就已将近千家。最新的公然资料显示,绫致的系列品牌已包围中国300多个都市,门店数量已逾6000家,销售额也高出300亿元,业内乃至有“无绫致,不阛阓”的说法。
资深打扮专家程伟雄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绫致此前是“只要开店就会有销售、就有钱赚”,因此便一路高歌猛进地开出了大量店肆,殊不知背后已经暗藏危机。
2007年,以ZARA为首的快时尚品牌开始放荡进军中国市场,同样的西欧威风凛凛气魄和技俩、更快的上新速率、临近以致更低的售价,让它们迅速博得了国内消费者的欢心。反观绫致公司的几张“老面貌”,店面形象多年如一日,营销伎俩单一且一成稳定,原本出彩的欧式威风凛凛气魄也在这些新进国际品牌的攻击下变得恍惚、清淡起来。
上海正见品牌打点首创人崔洪波对记者暗示,互联网为打扮品牌带来的一个显著变革是,产物的生命周期被迅速地压短了,“已往一个威风凛凛气魄的打扮从开发到风行、到做深做透有3~5年的周期,互联网期间由于信息透明化,同一威风凛凛气魄的打扮骤然增多,加快了产物同质化的周期和被裁减的概率。”崔洪波说。
渠道之殇
令大部分业内人士意想不到的是,面对挑衅,绫致的第一回响是渠道厘革:从2009年起,绫致时装开始大局限低落加盟商数量,增加直营店比例。
曾经是Only品牌四川加盟商之一的陈密斯汇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2011年头她主动放弃了对该品牌的加盟,“频仍地把我们拉已往开订货会,定的销售方针也很是高,险些不行能完成,其后圈子里都在传公司想把加盟所有转成直营,我就退出了。”陈密斯汇报记者。
而像陈密斯这样的绫秩蚊商尚有许多。公然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0年,绫致的加盟店比重由本来的50%以上迅速下降到28%。
丹飞在2011年年头还曾经公然暗示,绫致70%的品牌打扮将通过本身的市肆销售,并估量这一比例在从此两年内将上升到90%。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业内人士以为,绫致当年进入中国市场时犯了一个大忌:为了迅速抢占市场,掉臂效果地举办了大量外延式的扩张。
“前期总署理的模式确实迅速结纳了市场,绫致的许多总署理跟当地阛阓的干系都很是好,可以或许获得很好的位置,坪效也做得很高。但当它站稳脚跟、想要收回店面自营时,却发明大概还做不外本来的署理商,既有的渠道优势正在土崩解体。”上述业内人士暗示。
崔洪波则进一步暗示,品牌应该遵循的规律是“盛时调解、衰时不变”,而绫致则刚好相反,在品牌处于阵痛期的时辰举办渠道倾覆,这种被动调解一定会给本身带来多重压力。
“已往线下买卖好,人人扩张都较量盲目,但此刻对网点风雅化打点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了。尚有货物打点,本来是隔着经销商这一层,库存和资金畅通压力也都转嫁给经销商了。而直营的话全部压力都要本身包袱,再加上大环境不佳,呈现库存问题是很天然的工作,不是多搞特价就能办理的。”
艰巨自救
崔洪波说得没错,面对表里部的多重压力,绫致时装开始在线上线下寻求双重“下水道”。
2009年起,以天猫为主的电商开始在每年11月11日借“王老五骗子节”之名举办大局限打折促销,杰克·琼斯从当年就开始参加这项大促,并缔造了当年的单店最高销售额记载——500万元。更是在2013年的“双11”狂销1.72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衣饰类排名第一。
除此之外,绫致旗下的其他品牌如Only、Vero Moda等每年也都位列电商女装促销排名的火线。
线下情形同样云云。上述业内人士说,从2011年起,国内大量百货和购物中心内都呈现了绫致的特卖场,打折幅度都在3~4折,“看得出库存压力不是一般的大,但这样做对绫致的品牌无疑是庞大的杀伤。”上述业内人士暗示。
正因云云,促销越是热火朝天,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对绫致品牌形象的认知也就越恍惚:一直大力大举打折,谁还会买正价商品呢?
程伟雄直言不讳地指出,促销自己就是一把双刃剑:“打折的力度大,正常的商品销售就少了,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干系。绫致的问题就在于它促销的时刻、程度都完全高出了人们的预期和底线,在镌汰库存、换得销售额的同时也险些把前期积累的品牌形象耗损殆尽了。”
还好,或者是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绫致从客岁开始寻求新的办理方案,个中一项重要计策即是向O2O(线上线下相助)转型。
2013年年中,绫致与微信低调相助推出O2O项目,消费者在店内可以通过微信扫码相识商品信息并完成整个购买流程。同时绫致方面也上线了品牌微店,但愿买通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