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收购库存-义乌库存收购_收购库存-义乌库存 > 收购库存 > 收购其它库存 >

秋粮收购存在的问题

编辑:义乌库存公司   浏览:   添加时间:2017-11-29 20:00

  

导读: 秋粮收购存在的问题(共8篇)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摘要】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粮食价格伴随着粮食政策变化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粮食价格变动,会引起多种生活资料价格的变化。近几年由于受世界粮食减...

本文是中国招生考试网()试题频道为大家整理的《秋粮收购存在的问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秋粮收购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

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粮食价格伴随着粮食政策变化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粮食价格变动,会引起多种生活资料价格的变化。近几年由于受世界粮食减产和我国粮食加工转化能力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出现新一轮连续性上涨,己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研究粮食价格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 粮食价格问题解决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办法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进,但由于受思想观念、体制、环境和粮食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实行市场调节,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缺陷值得研究。

一、我国粮食价格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制约了粮食价格改革。我国粮食是进入计划经济最早,退出最慢的产品,许多粮食工作者和经济学家都不敢轻言中国粮食供给多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由于市场政企不分,机制不活,粮食产品难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不能完全按市场机制运行。有相当一部分粮食部门的干部和职工仍然固守粮食是“特殊商品”,价格应由国家统一管理,有关部门和决策者也迟迟不敢轻言全面放开粮食价格,怕影响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不破除,思维不更新,粮食价格改革就难以深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新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调控办法就难以生成。

(2)粮食的价格波动较大,宏观调控仍需进一步改进。20世纪90年代,我国虽然逐步建立起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风险基金,逐步用经济手段调控粮食价格和市场,但是。由近年来的实践看,仍然存有一定的计划经济问题。首先在调控手段上,行政命令运用的多,经济方法运用的少,调控时机和效果滞后。表现在粮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缺乏调控经验和有效的调控手段,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其次是在储备粮调节的操作上,时效性不强,没能在该吐时及时吐,该吞时吞不进来,效率低下、成本较高。现有的国家粮食储备数量多,品质差,价格高,存在着明显的质量隐患、财政隐患和价格隐患,管理办法也需要进一步探讨。最后是在进出口时机把握不准,国内供给趋紧时还在出口,供不应求矛盾突出现时进口不能及时到位形成逆向调节,加剧了粮食价格波动幅度。

(3)价格机制的作用由于客观环境不理想而受到限制。我国粮食市场起步晚,发育程度低,交易不规范,多数交易都在市场外通过一对一的洽谈进行,

关于秋粮收购情况有关情况的汇报
秋粮收购存在的问题 第二篇

关于秋粮收购有关情况的汇报

曾都区粮食局

为了深入了解中晚稻生产和市场情况,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确保秋粮收购工作顺利进行。根据省粮食局《关于开展中晚稻收购等工作检查的通知》的要求,我局由分管业务副局长带队,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参加,近期深入到区内国有粮食企业、大米加工企业、农户等现场进行调查,总的情况良好。截止到10月20日,全区已收购中晚稻3709万公斤(其中优良稻1897万公斤),比上年的3195万公斤多购514万公斤,增幅16%。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937万公斤(其中优良稻342万公斤),比上年的1710万公斤少收342万公斤,减幅20%。近期收购价格:普稻为1.20-1.27元/斤,优良稻为1.30-1.35元/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中晚稻生产生产及市场情况

1、中晚稻生产情况。从8月下旬开始,我局组织专人对全区的中晚稻产量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推算:预计全区今年中晚稻种植面积32.27万亩,比去年的33.23减9600亩,减幅2.9%。预计单产537公斤,比去年的565公斤减28公斤,减幅5%。预计总产17329万公斤,比上年的18772万公斤减1443万公斤,减幅7.7%;加上秋杂粮,预计全区今年秋粮种植面积34.33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预计单产527

公斤,比上年的566公斤减39公斤,减幅6.9%。预计总产18084万公斤,比上年的19425万公斤减1341万公斤,减幅

6.9%。

2、商品量及收购量预测。根据调查,我区秋粮总产18084万公斤,农村留用11464万公斤,其中:口粮9772万公斤(34.9万人按9个月计算,人平留用280公斤原粮),种子687万公斤(种籽按亩平20公斤预留),饲料1005万公斤(饲料按户平100公斤预留,全区10.05万户),留后余粮6620万公斤,预计商品量6600万公斤左右,预计全区收购量6000万公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预计收购3700万公斤。

3、粮食减产的原因分析。今年我区中晚稻减产原因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长期干旱是稻谷减产的主要原因。去冬以来我区遭遇连续干旱,几乎没有下超过30毫米的大雨。据农民反映,因为缺水,今年我区插秧从5月末一直插到7月份,跨时最长。有外来水源的田块靠抽残水勉强插上秧,后期完全靠抽水养墒;没有外来水源的田块,基本上是等下雨后田地有点水才勉强插上秧。由于等的时间较长,不仅误了农时,而且后期生长较差,产量自然下降。有水暂时插上了秧的田块,因后期长期无雨,插上的秧成了“拿手干”,到了中后期没有水源补充,不能很好的养墒,断水过早,影响分蘖和孕穗,从而影响产量。

(2)水利设施老化是粮食减产的又一要重要原因。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现在农村水利设施已经完全老化,堰塘、水库、水渠长期无人维护,相对于80年代蓄水能力大幅下降,致使中晚稻生产周期内一直处于缺水状态,影响粮食产量。

(3)生产管理不到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源管理。据农民反映,80年代水库和堰塘的水有专人管理,水源不存在跑漏现象。现在水源完全无人管理,跑漏现象非常严重。如,府河镇钰山村6组有一小型水库,去年冬天还是满库的水,个别村民为了过年有鱼吃,就在去年冬将满库的水全部放干,致使今年插秧时水库所管范围内的稻田无水插秧。二是生产无人管理。现在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基本全部外出打工,留在家乡的都是老弱病残的人员,使得生产管理不到位,导致粮食不同程度减产。

(4)品种调换影响粮食产量。据调查,今年我区稻谷调优的幅度比较大,优良稻品种的面积达到了70%以上。由于优良稻亩产相对于普通稻来说要低,从而影响粮食总产量。

4、种植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仍然很低。

(1)生产成本。在开展产量调查的同时,我们选择21个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生产成本调查。具体情况是:21户2011年中晚稻亩生产总成本为746.8元,比上年的694.3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