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局]中美经贸谈崩了?别着急下定论
[侠客岛按]
昨天,中美经贸磋商第一回合正式落幕。美国派出的“史上最豪华”班底也已经于昨日晚间离开。
诚如岛上此前的文章所预测的,此次谈判很可能需要几个回合 才能成功。这次,通稿中指出:双方在有些领域达成了共识,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较大分歧。
那么,如何理解双方的共识,又有哪些途径可能有助于消化分歧?今天为我们剖析这一问题的,还是岛叔、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
不切实际
“对这一轮中美谈判,我们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能够成功最好,不能成功我们也有勇气直面现实。即使成功,也很可能需要经历几个来回。”
中美经贸磋商第一轮结果看来是初步验证了岛叔上一篇文章的预言,中方扛住了美方的程咬金三板斧没被吓倒,这场“史诗级”贸易摩擦有望从大国对撞转向坦诚磋商。
不过,规模如此巨大的双边经贸,涉及的问题想必十分复杂,未能一次达成协议,也实属正常。尤其是,美方初步的期望如此不切实际且结果消极,即使美方真的放弃贸易战而转入协商,双方也需要更多时间,让美方决策者更深切地体会到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
可以来看一下5月4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公布的美方谈判框架。先是减少贸易逆差:
1。从2018年6月1日开始的12个月以内,中国需要减少1000亿美元的对美贸易顺差;
2。从2019年6月1日开始,中国继续在12个月以内减少第二个1000亿美元的对美贸易顺差,也就是到2020年底共计减少2000亿美元的顺差。
要知道,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贸易总额才1303亿 美元。现在美国要求中国在两年多时间内就新增2000亿美元进口,相信但凡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